X

合肥市市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发布日期:2019-06-14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芜湖路72号,是纪念北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拯的公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公园景区的主题古建筑群。包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现有祠堂是清光绪年间所建,庄严古朴,由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包公祠四面环水,坐北朝南,东侧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包公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弩台旧址

  教弩台旧址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44号,又称曹操点将台、菱角台,始建于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曹操为抵御东吴水军,曾在此驻扎训练500名弓弩手,台因此得名。古教弩台高5米,台上面积4200平方米,整座台以土堆成,四周围以条石,成覆斗状。现在,古教弩台上建有明教寺,从事宗教活动。该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南朝梁天监年间,原名铁佛寺,后毁于兵乱。唐代宗李豫诏令重建,定名“明教寺”,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后重建。现在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教弩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新城遗址

  三国新城遗址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淝河故道北岸,史称三国“合肥新城”。

  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队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于此。曹魏视其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御吴、蜀(主要是东吴)的“桥头堡”。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动工,到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孙吴曾于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进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胜利。直至公元280年,南北军事对抗局面结束,“合肥新城”所肩负的战时指挥中心的历史任务也随之完成。

  三国“合肥新城”遗址尚存夯筑土城墙残基大小土墩18处,地形岗峦起伏,护城河水系丰富,西郊风景区蜀山湖就在眼前,秀丽的大蜀山在水一方,信步古城,遗垣古迹,依稀可辨。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三国遗址新城为省级文物保护位。2004年、200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以兵器为最多,与“屯兵于此”的史实相吻合。


 李鸿章享堂

  李鸿章享堂是倚李鸿章及其赵氏夫人合葬墓而建的墓上祭祀建筑,位于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合钢二厂大门西侧,紧临合裕路。李鸿章,1823年生于合肥,24岁中进士,后组建淮军,被清政府提拨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1年死于北京,同时在合肥修建墓园和享堂,1903年归葬合肥东郊大兴镇,其夫人赵氏附葬。享堂坐北朝南,由山门、前堂、寝堂及两侧厢房构成,山门前的照壁墙外竖立有御制祭文碑两通。院内厢房中布置了《李鸿章身后记事》陈列。享堂东侧有仓房三进,布置了《江淮地区农俗陈列》。2003年5月1日经修复后对外开放。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李鸿章享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孔祠堂

  大孔祠堂建于1905年,位于包河区大圩乡学堂村,由时任甘肃督办的孔华清出资所修。祠堂坐北朝南,由门厅、寝殿及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院中为二层藏书楼,祠堂梁枋上沥粉贴金,采用苏式彩绘、和玺彩绘结合的装饰形式,寝殿内东山墙留有光绪皇帝赐给族人孔繁琴的打虎功德碑一通,大孔祠堂是晚清时期江淮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公共祠社建筑,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大孔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淮大戏院

  江淮大戏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54号,建于1955年,为合肥解放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安徽省第一座具有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建筑面积3730平米。该建筑外观两层,立面分作五段,中间入口部分使用了叠柱,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歇山顶的做法,檐下为石材雕砌的八攒斗拱;中间部分两侧的墙面略微退后,使得立面富于光影变化。入口处的挑檐采用简化处理的须弥座线脚,栏额雕有传统的如意图案。绿色和金黄色琉璃瓦装饰屋顶,素水泥抹面,浅蓝色反光玻璃镶嵌其间。200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江淮大戏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庐州府城隍庙

  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霍邱路中段,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它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屡经毁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大庙山门三间,左右耳房各五间,门口石狮相对;戏楼五间,两旁耳房各四间;大殿三间,两侧耳房各五间;娘娘殿三间,两边耳房各三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十二间。1982年,由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山门、戏楼、大殿进行了全面维修。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庐州府城隍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图书馆主楼

  安徽省图书馆主楼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4号安徽省图书馆内。1958年3月14日经合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征地22.95亩,在包河公园西侧建造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主楼系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1958年5月开工,1960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6268平方米。建筑庄严古朴,风格独特,红墙绿瓦、斗拱飞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20世纪60年代安徽省“十大”建筑之一,也是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安徽省图书馆主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大楼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大楼位于合肥市芜湖路239号,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共三层。该楼屋面采用仿古单檐庑殿顶形式,檐下用彩绘装饰,气势恢弘,结构流畅,曾为建国初期合肥市四大仿古建筑之一。该楼曾作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览使用,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位于包河区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内。该楼建于1958年,基本依照莫斯科工业大学教学楼的样式进行设计建设,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坐南朝北,共七层,东西两侧有四层附属建筑用天桥连接相通至主楼,建筑平面强调中心对称,立面造型渐次升高,内部空间宽大,是解放初期合肥市最雄伟的建筑之一。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

  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位于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坐北朝南,距安农大正南门200米处,正对正南门中轴线。该楼始建于1952年,1953年7月竣工。楼高三层,建筑面积7962.7平米,东西跨距118.6米,南北跨距48.3米,高17.8米。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苏式建筑与古徽派建筑相融合的典范。屋顶为青瓦木屋尖顶结构,室内地面为水磨花石,做工精细。该楼平面规矩,强调中心对称,立面造型渐次升高,内部空间高大,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教学主楼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教学主楼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肥西路3号,建成于1958年,为仿苏联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8411平方米,中部七层,两翼四层,大楼北面正中一楼门楣上方悬挂有毛泽东手书的“安徽大学”牌匾;它不仅是安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安徽建筑史上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建筑。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安徽大学教学主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X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661号